建筑、资源与环境

  • 泰山油松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态分析

    王哲;韩芳;李传荣;李坤;翟慧宁;王志勇;

    为探究泰山油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环境变量对泰山油松生长状态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清查“一张图”数据,建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空间分布的地形信息图谱,提取研究区2000—2018年油松生长季的最大NDVI表征油松的生长状态并分析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50~1 500 m的北坡、东北坡和西北坡(面积占比为40%~90%),油松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 050 m、1 300~1 450 m的山坡、山谷、山脊和东北坡、东坡、西南坡(面积占比为20%~30%);(2)2000—2018年,油松整体的生长状态呈向好的趋势,NDVI显著增大(9.82%)和极显著增大(13.56%)区域的面积占比明显大于显著减小(4.48%)和极显著减小(2.69%)区域的面积占比;(3)油松林在海拔600~1 400 m、坡度<5°和25°~55°、土层厚度>35 cm的区域和北坡、西坡、西北坡的生长状态较好。通过对泰山油松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状态的分析,总结了利于油松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泰山油松林健康养护和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38;No.19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135 ] |[阅读次数:1 ]
  • 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风险研究——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李明蕾;杨志刚;李晓霞;

    针对中国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工作特点,将现场检测的风险因素归纳为现场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通过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风险模型,分析计算出整体风险模型分数。根据该风险模型评价结果提出了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风险应对策略,为既有建筑现场检测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2024年04期 v.38;No.197 8-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440 ] |[阅读次数:0 ]
  • 鲁西徂徕山南部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刘伟;靳立杰;阎海青;王刚;江振国;杨帆;

    为限定鲁西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岩浆来源及岩石圈减薄时间,提供地球动力学背景数据,本文结合已发表的U-Pb年代学,通过对鲁西徂徕山南部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开展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碱富铝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S”型花岗岩,是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7±1.2 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鲁西徂徕山南部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背景下的伸展环境,是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在鲁西徂徕山地区的地质响应。

    2024年04期 v.38;No.197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99 ] |[阅读次数:0 ]
  • 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性能的试验研究

    宗振杰;张璐;张伟;

    以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作为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再生骨料复掺比例、水灰比、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复掺比例6∶4时,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大;优化的水灰比能够有效加强水泥与骨料的黏结,促进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养护温度对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显著,养护温度为50~55℃时有利于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产生,但是温度的促进作用随试件养护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最后,通过SEM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养护温度影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机理。本研究可为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的混合再生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024年04期 v.38;No.197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377 ] |[阅读次数:0 ]

交通与车辆工程

  • 基于需求和认知的城市交叉口指路标志设计

    李晴晴;张洪宾;孙光辉;张敬磊;

    经济圈内不同城市交叉口指路标志设计的差异性,易造成跨区域出行的驾驶员对道路信息认知错误,导致走错路,甚至引发交通事故。通过对比山东省省会经济圈城市交叉口指路标志以及与国标的差异性,开展信息需求实验、信息理解实验和驾驶模拟实验,采集需求度、理解时间、理解率等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城市交叉口指路标志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不同版面形式的指路标志对驾驶员的视认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简单路网,方案8综合效用最高,为0.78;对于复杂路网,方案32综合效用最高,为0.57。两种方案均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前行驶的路名信息,且版面内道路信息排布形式与实际路网走向一致,文字排布方向能够反映道路方向,更符合驾驶员需求和认知规律。

    2024年04期 v.38;No.197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179 ] |[阅读次数:0 ]
  • 车辆道路行驶阻力国六测试方法分析比对

    严金霞;陈雄;邓高攀;周海红;

    依据现行国家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规定要求,通过三种方法(固定式风速仪滑行法、车载风速仪滑行法、基于车辆参数计算默认道路载荷法)获取测试样车的车辆道路行驶阻力,模拟出滑行阻力系数,用于后续对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进行测试,进而分析优化汽车燃油消耗量和汽车续驶里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车载风速仪滑行法和固定式风速仪滑行法对样车进行摸底试验,获得的车辆道路行驶阻力能有效模拟出道路阻力系数,优化OVC-HEV测试数据。

    2024年04期 v.38;No.197 35-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8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蜂窝铝板的FSAE赛车半单体壳车身结构设计与研究

    周冲;张明;陈文;臧利国;柏宇星;

    针对FSAE赛车车身结构设计中碳纤维单体壳车身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传统钢管桁架式车身扭转刚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铝板的新型单体壳车身结构,以实现高扭转刚度和低制造成本的目标。确定了车身扭转刚度和总质量的设计目标,并通过人机工程设计确定了车身的基本尺寸;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了最优的铺层方案,并对车身在各工况下进行了强度校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铝合金半单体壳车身具有良好的扭转刚度和轻量化水平,是一种性价比优良的新型车身结构,可替代传统的钢管桁架式车身。本研究为FSAE赛车提供了新的车身设计思路。

    2024年04期 v.38;No.197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374 ] |[阅读次数:0 ]

电气与计算机

  • 基于KMeans-EDA算法的非均衡评论情感分类研究

    郭卡;

    学习者真实的评价是反映在线课程优缺点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地获得其反馈,对于在线课程的优化极为重要。为深入挖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继而为在线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爬取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课程评论文本,基于Bert模型的结构,建立了基于自注意力文本表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实现对评论文本的精确情感分类,从而获得学习者内隐的情感状态。由于爬取数据中负面评论较少,故设计了KMeans-EDA自适应均衡采样训练策略,解决了训练过程中模型偏向多数类的问题,提升了模型对负面评论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将模型对评论文本的F1-score值从0.690 2提升到0.739 9。

    2024年04期 v.38;No.197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39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复剪切波变换与VGG19模型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

    王钰帏;王雷;郭新萍;程天琪;

    针对传统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存在的细节信息不够清晰、边缘信息易丢失和图像失真等缺点,以及深度学习网络缺乏足够的训练数据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剪切波变换和预训练网络模型VGG19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利用复剪切波变换提取医学图像边缘和纹理信息,并得到多尺度、多方向的子带系数。然后,使用加权局部能量和修正的拉普拉斯算子对低频子带系数进行融合;引入预训练的VGG19提取多层特征图,结合加权评估规则来获取高频子带的融合结果。最后,对融合的高频和低频子带,施加复剪切波逆变换重构融合图像。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图像的细节信息和边缘信息,而且能够有效抑制伪影和失真现象的产生,在主观视觉比较和6种客观评价指标下能够达到更佳融合效果。

    2024年04期 v.38;No.197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424 ] |[阅读次数:0 ]

生命、材料与化工

  • BN-C异质载体担载Pd的催化氧还原性能

    董兴超;宋春葶;闫嘉莹;李巧灵;司维蒙;曹超超;

    氧还原反应(ORR)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系统重要的阴极反应,研究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氧还原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构建了BN-C异质载体担载Pd金属催化剂理论计算模型,探究了载体对Pd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相对于BN和碳载体,BN-C异质载体与Pd之间的态密度有着更为明显的轨道杂化,说明二者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在BN-C的作用下,Pd对O_2的吸附及活化得到增强,其吸附能及O—O键长分别为1.064 eV和1.357?;BN-C进一步促进了O_2与Pd之间的电荷转移。由此证明,相对于BN和C载体,BN-C异质结构可进一步增强Pd的催化氧还原性能。

    2024年04期 v.38;No.197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13 ] |[阅读次数:0 ]
  • Mo-g-C3N4制备与可见光催化性能

    艾兵;蒋泓城;何海南;李德刚;

    以三聚氰胺和四水合钼酸铵为前驱体,利用一锅法制备了不同钼掺杂浓度的石墨型氮化碳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PL)、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钼掺杂的氮化碳光催化剂具有石墨型结构,Mo的引入扩展了氮化碳的光谱响应范围,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速率。亚甲基蓝的可见光降解测试表明,钼掺杂的氮化碳光催化剂比纯氮化碳展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掺杂浓度0.7%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为纯氮化碳的1.4倍;同时,研究了Mo掺杂g-C_3N_4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因素。

    2024年04期 v.38;No.197 66-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550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

  • 2CP-1型玉米小区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高光明;董晓;蒋博;周慧;宁新杰;

    针对众多中小型育种单位育种条件和需求,设计研发了一种可以实现精密播种和快速清仓换种功能的人力式2CP-1型玉米小区播种机并进行了试验。通过建立单粒玉米种子X-Y平面力系图,对影响排种器排种性能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排种器主要设计参数的取值;采用排种器外壳体绕排种轮在90°范围内往复旋转的方式实现快速清仓;通过传动尺寸链控制播种株距,可方便实现对不同需求株距进行扩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2CP-1型玉米小区播种机作业稳定可靠,粒距合格指数(扁平窝眼型腔排种轮)达到95.7%,播种深度合格率达到93.3%,平均清仓换种时间16.6 s,满足设计要求。

    2024年04期 v.38;No.197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279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