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哲;韩芳;李传荣;李坤;翟慧宁;王志勇;
为探究泰山油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长状态的变化规律,分析环境变量对泰山油松生长状态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清查“一张图”数据,建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空间分布的地形信息图谱,提取研究区2000—2018年油松生长季的最大NDVI表征油松的生长状态并分析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松纯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50~1 500 m的北坡、东北坡和西北坡(面积占比为40%~90%),油松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 050 m、1 300~1 450 m的山坡、山谷、山脊和东北坡、东坡、西南坡(面积占比为20%~30%);(2)2000—2018年,油松整体的生长状态呈向好的趋势,NDVI显著增大(9.82%)和极显著增大(13.56%)区域的面积占比明显大于显著减小(4.48%)和极显著减小(2.69%)区域的面积占比;(3)油松林在海拔600~1 400 m、坡度<5°和25°~55°、土层厚度>35 cm的区域和北坡、西坡、西北坡的生长状态较好。通过对泰山油松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状态的分析,总结了利于油松生长的立地条件,为泰山油松林健康养护和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38;No.19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135 ] |[阅读次数:1 ] - 李明蕾;杨志刚;李晓霞;
针对中国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工作特点,将现场检测的风险因素归纳为现场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通过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建立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风险模型,分析计算出整体风险模型分数。根据该风险模型评价结果提出了既有建筑现场检测的风险应对策略,为既有建筑现场检测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2024年04期 v.38;No.197 8-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下载次数:440 ] |[阅读次数:0 ] - 刘伟;靳立杰;阎海青;王刚;江振国;杨帆;
为限定鲁西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岩浆来源及岩石圈减薄时间,提供地球动力学背景数据,本文结合已发表的U-Pb年代学,通过对鲁西徂徕山南部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开展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岩石具有高硅、富碱富铝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S”型花岗岩,是新太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7±1.2 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鲁西徂徕山南部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背景下的伸展环境,是早白垩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在鲁西徂徕山地区的地质响应。
2024年04期 v.38;No.197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99 ] |[阅读次数:0 ] - 宗振杰;张璐;张伟;
以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作为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再生骨料复掺比例、水灰比、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复掺比例6∶4时,再生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大;优化的水灰比能够有效加强水泥与骨料的黏结,促进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养护温度对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影响显著,养护温度为50~55℃时有利于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产生,但是温度的促进作用随试件养护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最后,通过SEM微观测试手段分析了养护温度影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机理。本研究可为废弃混凝土和废弃黏土砖的混合再生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024年04期 v.38;No.197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377 ] |[阅读次数:0 ]